首页 体育 「中国式现代化邯郸场景」打造向新而行迸发活力的高品质体育强市

「中国式现代化邯郸场景」打造向新而行迸发活力的高品质体育强市

到2027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3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

到2027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3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坚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我市谋划构建高品质体育强市的现代化场景。

邯郸市体育中心

据介绍,到2027年,全市将拥有更加完善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1个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游泳馆、1个滑冰(真冰或仿冰)馆、1个体育主题公园全覆盖,打造“15分钟”健身圈;更具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全市体育社会组织总数达到510个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6名,带动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3%,人数达到410万人以上;更具竞争力的体育赛事活动,优化青少年竞技体育项目,全面构建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新模式,打造冰雪优势项目;更具潜能的体育产业,产业增加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邯郸体育公园

今年,位于复兴区的邯郸体育公园正式揭牌开园,受到市民广泛欢迎。这个规划占地面积约90亩、总投资约3000万元的公园,拥有足球等6项17处夏季项目运动场和冰球等4项8处冬季项目运动场,可承担省级以上足球、篮球、冰壶、陆地冰球等项目正规比赛。同时,公园建有6000多平方米的儿童健身娱乐区,8000多平方米的照顾聋哑、肢体残疾等残障人士的健身功能区,实现各年龄段、各类人群全覆盖。到2027年,全市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不少于20个,新建社会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各类场地500片以上,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同时,全市50%县(市、区)将达到省全民健身模范单位创建标准,并持续推动市县乡村四级网络架构,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到2035年,全市县(市、区)100%达到省全民健身模范单位创建标准,不断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全民健身决策部署,市体育局加快推进全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组织制定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提出十八个主要任务,对于助推全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全市将持续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到2027年,发展市级体育社会组织110个以上,全市体育社会组织总数达到510个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6名。到2035年,全市体育社会组织总数达到730个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3.5名。

未来,全市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面推广武术、太极拳、中国跤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持续打造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邯郸棋类品牌赛事活动,大力推进后冬奥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到2027年,全市每年举办群众性冰雪运动赛事不少于700场次,带动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超300万人;全市每年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200场次,带动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3%,人数达到410万人以上。推动构建以韵动邯郸、全民健身大会为龙头,各级全民健身大会、主题示范活动、社区运动会和各项目群众性赛事活动融合开展,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线上线下互补、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着力打造竞技体育新态势。提高冰雪竞技运动水平,实施“重点冬季项目发展工程”,重点发展短道速滑、越野滑雪等冰雪项目,打造2个优势项目,2至4个潜优势项目,并积极承办国内、省内高水平冰雪竞技赛事,提升全市冰雪运动水平。优化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各类体育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政策,培养输送更多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构建高水平训练保障复合型团队,市级各所体校计划引进高精尖训科医专业人才25人以上,鼓励县(市、区)体校和各级各类学校引进各项目高水平体育人才不少于100人。优化青少年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及布局,到2027年,建立市级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5个以上,各县(市、区)级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25个以上;全市创建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80所以上,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00所以上;健全青少年赛事管理机制,建立体育和教育相融合的体育赛事体系。

加快体育产业提档升级。通过突出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全力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升级,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等方式,到2027年,全市体育产业(含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体育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到2035年,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新高地。

按照部署,到2035年,全市将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和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市、区)为抓手,以推广普及群众性赛事活动和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组织,高质量举办体育赛事,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办人民满意的体育,加快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

创投界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136n.com/tiyu/2022/1206/19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作者戴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