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探讨数字化战略和实践 产业第一个CDO学堂首期班开课

探讨数字化战略和实践 产业第一个CDO学堂首期班开课

5月20日,由银杏谷资本、云锋基金、国科资本共同指导,云徙科技承办的全国性首席数字官CDO交流与学习平台——CDO学堂迎来了首期课程。来自各行各业的30位数字化先锋们相聚在广州黄埔…

5月20日,由银杏谷资本、云锋基金、国科资本共同指导,云徙科技承办的全国性首席数字官CDO交流与学习平台——CDO学堂迎来了首期课程。来自各行各业的30位数字化先锋们相聚在广州黄埔,共同探讨数字化战略和实践。

在新一轮的数字化革命和产业变革中,CDO学堂依托权威机构的政策指导、专业院校的深度研究、投资机构的行业洞察以及前沿的产品技术、行业的纵深实践,为企业CDO构建符合业务需求的数字化经营能力体系,助力千行百业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数字领军人才。

CDO学堂首期班邀请学员均以行业头部企业为门槛,从数字经济领先企业中严格筛选,100多位学员报名,最终录取了30位同学,首期班的同学均是来自各行各业、具备数字化实践经验的人才。

开班典礼现场,CDO学堂执行校长毛健就CDO学堂成立的初心、课程体系以及班级公约做了解释和宣读。

01  CDO学堂成立初心链接、碰撞、贡献、分享

链接:作为纽带,CDO学堂将来自各行各业、不同企业和不同企业阶段的学员紧密聚集在一起,让他们能够跨越行业界限,跨越组织界限,以共同的数字化目标为纽带,共同追求卓越。

分享:CDO学堂鼓励学员开诚布公地倾听、交流和互相启发,学员可以分享自己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困惑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从集体智慧中汲取灵感,避免重复踩坑,加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碰撞:CDO学堂鼓励学员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自己对数字化转型的独特见解,并通过积极的对话和辩论来寻求共识和理解。在碰撞的过程中,拓宽知识边界,激发创新思维。

贡献:CDO学堂注重学员之间的相互贡献,建立合作共赢的学习氛围,使得每个学员都能够从集体智慧中获益,共同成长;CDO学堂鼓励学员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毕业后成为行业的数字化领导者和推动者。

02  CDO学堂的堂训知行合一

在知中行,在行中知,行即是知,知即是行。

知,首先是认知,其次再到知识。在CDO课堂里,希望学员们在认知的层面形成基本一致的认知,此外补足或者是补齐在知识层面的短板,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专业能力,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和理论基础。

行,代表行动、实践和应用。强调学员们必须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的价值和意义,提高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毛健强调,CDO学堂无论是课程模块的设计、学习的设置、作业的设置、课堂的互动,都要遵循“知行合一”这个共同的要求和标准。

03  CDO学堂的课程体系六韬三略

开学典礼现场,毛健详细介绍了CDO学堂“六韬三略”的课程体系。

“三略”即战略组织层、运营层、技术层 ,“六韬”分别为数字化战略、数字化组织、数字化运营-消费者、数字化运营-供应链、数字化运营-渠道与数字化技术。

第一层,战略组织层,包含数字化战略、数字化组织两个模块,探讨在数字化的浪潮之下,企业如何制定数字化战略规划,如何真正的形成数字化的组织,加快对市场的反应;CDO管辖的部门,内部的组织如何构建,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协同关系,以及数字化领导力的构建方式。

第二层,运营层,包含消费者、渠道、供应链三个模块,培养私域数字化运营、商品数字化运营、渠道数字化运营、数据智能应用、数字生态协同等能力体系。

第三层,技术层,包含创新技术规划、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建设、信息数据安全等。

百战归来再读书,年华正盛启新程!

这是一个造就数字化人才和呼吁数字化人才的时代,这是一个孕育无限可能的时代,谁能把握变化和时代机遇,谁就能创造增长的无限可能。

CDO学堂开班典礼的现场举行了隆重的“绶带及颁证”环节,30位学员依次接受绶带及学员证书,并庄严宣誓,正式成为CDO学堂的一员。

在接下来的学习旅程中,期待学员们以广州黄埔为起点,以“CDO学堂”为载体和据点,不断探索数字化实践之路,锤炼数字化修养,笃行致远,在不确定中一起探寻和把握更为确定的未来!

本网所刊登文章,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https://www.136n.com/yejie/2023/0529/291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作者戴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