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的CPI和PPI数据。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1.0%。1-3月平均CPI与上年同期持平。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0.1%。一季度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7%。
节后汽车“价格战”升温,交通工具价格环比降幅扩大
“3月CPI同比上涨0.1%,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但涨幅较上月大幅回落0.6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春节过后,食品及旅游出行消费季节性回落,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走低,旅游、机票价格大幅下行,这是3月CPI环比降幅较大,同比涨幅明显回落的直接原因。二是受疫情疤痕效应、楼市低迷等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偏弱,需求不足是这段时间物价偏低的根本原因。
针对CPI环比季节性下降,同比涨幅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这是3月份受节后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等因素影响。3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3.2%,其中鲜菜、猪肉、鸡蛋、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11.0%、6.7%、4.5%、4.2%和3.5%,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54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五成多。
节后为出行淡季,非食品中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7.4%、15.9%和14.2%,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38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近四成。冯琳指出,同比涨幅则分别由上月的20.8%、23.1%,骤降至14.7%和6.0%,带动服务价格同比涨幅从上月的1.9%降至0.8%。另外,节后汽车“价格战”再度升温,交通工具价格环比降幅扩大,但受上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同比降幅收窄。
“整体上看,3月CPI同比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意味着通缩风险可控。不过,3月CPI环比下降1.0%,这一降幅比疫情前十年3月平均降幅扩大1倍,意味着当前物价运行明显偏弱。”冯琳认为,在疫情疤痕效应及房地产低迷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整体仍然不旺,消费者信心偏弱,和当前居民存款增速仍明显高于贷款增速相印证。这也是近期政策面出台大规模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促消费政策显著加码的主要原因。
要着力避免形成“低物价、低消费”循环
“展望未来,预计后期伴随猪周期价格见底、消费修复及价格基数走低,CPI同比涨幅有小幅扩大趋势,但物价水平偏低状况仍需高度重视。”冯琳表示,要着力避免形成“低物价、低消费”循环。“我们判断,接下来决定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将是楼市何时企稳回暖。这对当前居民消费信心的影响最大。”
冯琳建议,各地在较大力度落实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同时,地方财政部门还可适度加大消费券、消费补贴发放力度,同时商务管理部门也需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消费场景。“我们判断,在物价偏低背景下,着眼于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调节,有效提振内需,接下来货币政策降息降准都有空间,不排除年中前后落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