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杭州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
根据《若干措施》可知,力争到2027年,R&D占GDP比重达4.2%,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超1600亿元。全市规上软件信息业营收超1.4万亿元,数字贸易额达460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破35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7500亿元,新引入外资金融机构3家。
《若干措施》从科技、数字、金融、物流、商务等五方面出发,提出二十七条措施。
在数字服务方面,优化布局智算基础设施、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完善数据要素供给。
- 杭州市每年设立总额2.5亿元的“算力券”,对中小企业使用公共算力给予补贴。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资源开放共享,促进算法模型与应用场景对接共建,围绕科学、制造、交通、医疗、消费、教育、金融、安防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带动范围广的重大应用场景。
- 加快打造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推动制造业全环节、全链条数字化改造,高质量建设未来工厂。
- 对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数商,每年可享受公共数据授权域不超过20%的算力补贴,同一企业年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建立高质量数据集,每年按规定择优评选后,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奖励。
在商务服务层面,围绕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做大做强由综合性博览会和多个特色产业展构成的“1+X”数字会展体系。
今年年初,杭州正式宣布迈入“2万亿俱乐部”,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杭州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在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要推手,为杭州的经济增长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2023年,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高达8874亿元,同比增长9.9%,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四成,占据了服务业的半壁江山,占比达到63.2%,这一比例在国内仅次于北京,高于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充分展示了杭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大竞争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杭州于今年7月召开了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5%;到2026年,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到三分之二。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有力推动杭州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城市的持续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同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高标准建设“中国数谷”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构建高质量数据集、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落地、集聚数商、挂牌数据产品和服务等方式,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与利用。到2026年底,杭州将建立15个以上高质量数据集,推动20个以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落地,集聚700家以上数商,挂牌1000个以上数据产品和服务,累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打造3个以上数据要素产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为杭州数据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政策的引领下,杭州数据要素运营中心(中国数谷·临平)正式启动,成为浙江省内目前唯一具备多元数据开发利用能力的可信操作空间。这一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杭州数据经济的创新发展,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工智能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杭州市政府先后发布了《杭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战略导向和有力的政策保障。2023年,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63.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5%,充分展示了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
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杭州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上更是抢占先机,不断突破算法、人才、算力和创新应用等关键领域。为了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环境,杭州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吸引了200多家创新企业和机构加入,覆盖了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条。同时,政府还给予纳入统一布局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每年最高1000万元的贴息支持,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展望未来,杭州将通过“政府+联盟+企业+高校院所”的良性互动,共同营造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杭州市经信局技术创新处(人工智能产业处)处长蔡荣表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算法、人才、算力和创新应用上的突破。因此,杭州将继续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人工智能与当下的行业、场景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特别是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应用,为杭州经济的持续繁荣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