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美国国家实验室在核聚变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让核聚变大火,同时国内外与核聚变相关企业也被带动起来,并到资本市场热捧。尽管关于核聚变的商用预测感觉还为时尚早,但也只有早做布局,或许才能在未来分享成功的盛筵。
可控核聚变就是“人造太阳”。人类能够掌握核聚变,就意味着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进入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面对未来将达40万亿美元(折合280万亿人民币)的核聚变巨大市场,全球资本也在围猎布局。聚变工业协会 (FIA) 和英国原子能管理局联合发布《2021年全球核聚变产业》报告称近年来,私人投资者已向聚变初创企业投入了近50亿美元。
在我国,新奥集团2017年就启动无碳能源技术的研究,核心就是商业化聚变技术。据MIT科技评论报道,新奥为此至少已经投入了1.5 亿美元(约合10亿人民币)。不同于国家级或者国际级的 EAST、ITER,新奥对于核聚变商业是将实现分布式供能,不仅发电,还将利用所释放的热量。
对于通常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还需要至少几十年时间的断言,我国顶级核物理学家彭先觉院士认为,我国建成核聚变发电站,只需要大约6年时间。尽管有很多路要走,但核聚变的方向没有错。举世界科学之力投入研究,有无数上市公司在赛道上加速,也许离核聚变造福人类那一天真的不远。
财联社12月18日讯(编辑 旭日)美国能源部13日晚间宣布,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此成果被称为该领域“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国内方面,据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11月消息,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
核聚变研究是当今世界科技界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而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是目前认识到的可以最终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中科院指出,核聚变的实现有望为人类的能源问题提供终极方案。
二级市场表现看,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钨铜复合部件重要供应商的安泰科技股价在13日和14日接连涨停,录得两连板。
公开资料显示,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即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截至2021年底,全球在运营的核聚变装置有96座,在建核聚变装置有9座,计划建设的装置则有29座。其中,公用事业机构旗下的核聚变装置总数为107座,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英国都是核聚变装置的所在国家。
核聚变工业协会(FIA)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核聚变领域的私人投资额激增,该行业短短一年的投资额就超过此前的投资总额。FIA发布的第二份全球核聚变产业报告显示,对核聚变的私人投资总额为47亿美元,与去年第一份报告的数据相比,增加了28.3亿美元。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在互动易上披露核聚变相关业务研发情况,涉及公司包括高澜股份、安泰科技、炬光科技、百利电气、航天晨光、西部超导、国机重装、国光电气、雪人股份、中国核电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院士白春礼表示,目前激光核聚变具有时间短,发电效率低等特点,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可应用在一些特殊领域,离商业发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亦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便首次取得了净能量增益的突破,但该技术的商业化运用仍为时尚早,或需经过几年甚至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