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平均工资对比英国人均收入数据
(一)英国各行业平均工资。
包括英国在内,各国的统计部门的基本操作都是类似的:
如果不做特别说明,平均工资,指的都是税前工资。
统计范围,主要是全职员工。也就是说,小时工、临时工不在统计范围内,各国大同小异。
另外,我要特别指出,各国各行业工资中位数,无一例外都是远低于平均工资的。原因很简单,少量高薪人士,拉高了全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情况,不仅中国有,全世界都如此。
上述表格是2021年最新数据,但是只包括了部分行业。大家可以有选择地浏览。
除去金融,律师,医生等高薪岗位,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大部分行业的平均年工资集中在2-3万英镑的水平,折算成中位数税前月薪,大约就在2000英镑的样子。按现在汇率,大约在1.5-2万人民币每月的区间。
目前,英国的税前平均工资约是我国平均工资的3倍多。考虑到物价和购买力。英国人的实质收入大约是我国的2倍不到的样子。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笔者以前的文章。现阶段,中国的实物商品和服务价格,综合下来,还是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
我们不能因为去国外旅游一下,发现外国超市里牛奶便宜,就感觉国外物价低。我们毕竟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绝大多数小商品,还是中国价格最便宜。
中国人均GDP只有1万多美元,但是中国现在的人均汽车、家电、智能手机销量,都至少和人均GDP 2万美元档的国家不相上下。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物价和购买力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
不仅和英国比,我们的实际购买力已经超过一半,和日本和韩国比,也是如此。
而且按目前的最新汇率,今年北京、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很可能就会超过日本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我国全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可能接近甚至超过日本的一半水平。
这个数据,颠覆很多人的传统认知,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会在前面的文章中论述,中国已经进入“准”发达状态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的平均工资。
上表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城镇非私营岗位,指的是机关人员,国企、集体企业、外资、以及股份制企业的员工。也就是说,对应的主要是白领或是相对体面工作人员的工资。
下表的城镇私营单位指的是中小私营企业,主要对应中小企业员工的工资,个体户不在这个统计中。
我们可以看到,折算到月:在大中企业就业的员工和体面工作人员,月薪平均八千多人民币。其它中小企业员工,平均五千元左右。
当然,在中小企业,大多数人会低于5000(中位数会低于5000人民币),这是平均工资的特征决定的。这个问题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多次论述过,这里不再重复了。
全国范围来看,在大中企业工作的职工总人数会少一些, 在中小企业工作的比率会多一些。加权后,全国城镇全职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应该在7.5万或是更高一点的水平。约合1.2万美元。
有部分网友会说,我们还有很多的农村人口,这一点,在笔者之前文章里,也论述过了: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和核酸人口佐证,中国真实的城镇化率,很可能达到75%的水平了——能进城的青壮年,大多数其实已经进城务工了。
同时,美国和其它国家的统计数据,也是非农数据。另外,欧洲国家,20-30岁的年轻人,有近一半,都是临时工、小时工或是干脆失业,这些人,也没有被统计进平均工资。所以总体来讲,相互抵消后,各国间的平均工资可以类比。
综合来看,中国的平均工资,在绝对值上,会快速接近英国、日本和韩国的一半。结合物价和购买力及汇率变化,这种追赶过程还会更快。
结论。
总体来讲,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产业层次的发展,我国的人均GDP和平均工资,均达到了“万美元”的数量级。这是巨大的进步。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人均GDP和人均工资一度只有发达国家的七十分之一。和当时的日本和欧美主要国家,差了整整两个数量级。而如今,大家都在万美元的台阶上了。
虽然和老牌强国比,差距依然明显,但是和入门级发达国家和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在部分领域,界限其实已经模糊了。甚至在产业层次上,我们已经超过了一些入门级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直接和老牌强国的巨头企业对位了。
在这样的变革时代,我们的目光和眼界,也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