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证监会2022执法成绩单出炉,全年办理案件超600起

证监会2022执法成绩单出炉,全年办理案件超600起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梁冀 2023年2月10日,证监会通报2022年案件办理“成绩单”。通报显示,证监会2022年全年办理案件603件,其中重大案件136件,向公安机关移送…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梁冀 2023年2月10日,证监会通报2022年案件办理“成绩单”。通报显示,证监会2022年全年办理案件603件,其中重大案件136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通报线索123件,案件查实率达到90%。

证监会表示,总体来看,案发数量持续下降,办案质效明显提升,“严”的监管氛围进一步巩固,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数据显示,证监会2022年全年办理内幕交易案件170件,同比下降15%,但“靠内部消息炒股获利”的市场陋习仍未根除,并购重组、实际控制人变更等重大事件仍是内幕交易高发领域。从涉案主体看,内幕信息知情人直接交易仍占40%;从交易行为看,内幕交易“窝案”、避损型交易时有发生。

过往通报显示,2020年与2021年,证监会分别办理案件740起、609起,其中重大案件分别有84起、163起;与上述两年相比,2022年办案情况呈现出内幕交易多发势头得到遏制,但知情人违规交易仍时有发生的特点。

2022年,证监会全年办理操纵市场案件78件,同比下降30%,案发数量总量下降,但组织化、团伙化特征更趋明显。

例如,有上市公司内部人联手操纵团伙炒作本公司股价,与操纵团伙签订伪“市值管理”协议,并提供人员、资金及证券账户等参与操纵;或组织多个操盘团队通过对倒、虚假申报等手法拉抬、维持公司股价,并约定收益分成。此外,还有利用新模式、新技术增加操纵行为隐蔽性,利用股票市场和场外市场、衍生品的联动关系实施操纵非法获利;或与股市“黑嘴”串通,通过直播间、微信群等方式诱骗投资者集中买入,借机反向卖出获利;还有利用云服务器、虚拟服务器等互联网新技术隐藏交易主体,干扰案件调查。

证监会还指出,惯犯累犯问题依然突出,一些操纵市场违法主体曾被证监会调查处罚或移送公安机关,有的在取保候审期间继续组织他人实施操纵,有的多名惯犯累犯相互串通,交叉频繁作案。

数据显示,证监会全年办理信息披露违法案件203件,其中,涉及财务造假94件,占比46%。在监管层明确表示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活动“零容忍”之后,市场上的财务造假仍有发生,且呈现出造假手段隐秘性增强、造假动机呈现多样性以及造假行为涉及发行环节等特征。据悉,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可转债等领域均有因财务造假导致欺诈发行的案件,有的在发行审核环节企图“带病闯关”,有的在IPO前后连续多年造假。

在证监会多番表态要求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后,中介机构违法案件仍保持高位,部分主体失职缺位问题突出。2022年,证监会全年办理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案件44件,涉及36家中介机构。

证监会指出,中介机构违法案件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涉案主体及案发领域更为多元,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均有涉案,提供中介服务领域包括发行上市、股票定增、债券发行、年报审计、资产重组等多种类型。二是执业质量和程序存在缺陷,例如未按计划履行基本的尽职调查职责,未发现公司重要生产业务停产等异常状态,或对存在舞弊迹象的业务资料未保持职业怀疑,出具存在虚假记载的报告等。三是个别从业人员严重违反执业规定。有的签字会计师未实际参与审计工作,甘当“橡皮图章”;有的协助上市公司伪造协议虚增收入,沦为造假“帮凶”。

此外,在特定领域,案件仍然易发,但违法行为打击效果显著。2022年,证监会严打“掏空”上市公司行为,办理资金占用、违规担保案件64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案件15件。其次严查债券虚假信息披露行为,办理债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5件,坚决遏制债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最后是依法查处私募违法行为,办理私募机构违法违规案件20件,有力整治非法集资、违法交易、违规经营等违法乱象。

证监会表示,稽查部门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零容忍”工作方针,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加大违法成本,强化执法震慑,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过去三年,证监会查处案件呈现温和下降趋势,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内幕交易得到了明显扼制。这说明在大数据的加持下,证监会的监管能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在严监管的大势之下,传统违规行为通过技术手段可追溯性变得更加容易。
当然,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组织化和团伙化违规行为成为新趋势。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网红大V合作,与中介合作等新的割韭菜方式应运而生。这些违规行为更具隐蔽性和逻辑合理性,对监管部门形成了新的挑战。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机构通过所谓的合理方式协助企业美化年报的行为到底如何处理?这种咨询业务虽然看上去合法,但实际上却是违反了公平性原则。如何规范这些灰色行为,监管部门应该下更多功夫。

创投界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136n.com/news/2023/0212/11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作者戴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