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项目 美团打车为什么放弃自营,是为减少资源和人力投入?

美团打车为什么放弃自营,是为减少资源和人力投入?

早在2017 年 2 月美团布局打车板块,开始在南京试点运行,此后,业务模式在自营和聚合之间多次转变。 2021 年底,美团智慧交通平台拆分,平台下的打车、无人车配送两大事业部独立…

早在2017 年 2 月美团布局打车板块,开始在南京试点运行,此后,业务模式在自营和聚合之间多次转变。 2021 年底,美团智慧交通平台拆分,平台下的打车、无人车配送两大事业部独立。2022 年 9 月,美团打车接入腾讯出行。今年美团各项主营业务均面临较大压力,开始降本增效,美团打车放弃自营,全面转向聚合模式。
网约车领域硝烟弥漫。在自营领域,滴滴王者归来;在聚合平台领域,高德打车高调宣布盈利。而一直在这两个模式中摇摆不定的美团打车,则宣布放弃自营,全面转向聚合模式,同时打车业务将并入美团平台。

一直以来,美团打车的市场战略比较保守,即便是在两年前滴滴APP下架、其他平台都在疯狂补贴抢市场时,美团打车并未激进跟进。如今,在滴滴和高德夹击之下,美团重新定位,网约车业务后续将减少资源和人力投入,轻装前行,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美团打车收缩战略后,在主营上可能会更好的发力。

获悉,美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在内部发布邮件称,经S-team研究决定,网约车业务调整,转入美团平台,网约车负责人张星远向李树斌汇报。网约车业务后续将减少资源和人力投入,轻装前行,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目前的团队,一部分继续留在网约车,其余的将分批次调配到其他业务线。

同时,美团宣布,网约车业务放弃自营打车业务,全面转向聚合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打车业务最早始于2017年,首先在南京试运行;2018年正式登陆上海,开始了向全国市场的扩张之路。

打车业务由原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亲自带队,开启网约车行业惯用的烧钱补贴大战。当时,美团打车在南京对司机的抽成为8%。而在上海地区注册的司机,可享受开站三个月内“零抽成”。

但受到行业监管影响,美团打车发展并未如预期中顺利。2018年,王慧文表示,美团一直在评估资源投入哪个业务里投入产出比更高。而当前网约车业务的评估情况来看,美团不会对网约车加大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美团打车APP突然下架,但在2021年7月11日重新上架,并重新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推出套餐优惠。2020年11月底,美团曾经将智慧交通平台折分为打车、无人车配送两大独立事业部,均向CEO王兴汇报。

据澎湃新闻此前了解,早在2019年就有不少打车平台向“聚合模式”转向。2019年5月,美团打车宣布新增15个试点城市,只以“聚合模式”展开,用户可以在美团App一键呼叫首汽、曹操、神州等多个不同平台车辆。2019年7月15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推出网约车开放平台,开放平台将向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开放。

据美团打车APP的介绍信息显示,美团打车业务源自美团用户需求驱动,希望能给行业带来创新动力,在本地吃喝玩乐消费场景协同的基础上,为美团用户提供一站式“吃喝玩乐行全都有”的服务体验。目前开通服务城市有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杭州、南京、郑州、合肥、西安、太原、长沙、武汉、沈阳、厦门等100多个城市。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网约车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类,纯自营出行平台,如滴滴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T3出行等;第二类,自营+聚合出行平台,如美团打车;第三类,纯聚合出行平台,如高德打车、百度地图等。

陈礼腾表示,聚合模式对于网约车服务商来说,可以把地图软件作为出行领域的流量端口,有助于解决流量问题,获得更多用户;而从聚合平台的角度看,缩减了运营方面的支出成本,助力自身实现流量变现、增加用户黏性反哺自有业务;对于用户来说,一站式打车服务也节省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陈礼腾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网约车自营需要有三证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驶员证》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聚合平台则是平台的平台,只做流量入口,多个平台入驻,用户在聚合平台能打到多个平台的网约车。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于美团,其在网约车领域没有资源禀赋,如果要自营,需要自建车队,投入巨大,相比较而言,作为信息平台,对接订单的模式对公司来说资金压力更小,当前互联网企业存在资金压力,轻资产的平台模式更受美团这样的平台企业欢迎。

创投界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136n.com/xiangmu/2023/0307/157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作者戴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